<
>

vivo屏下指紋新姿勢論指紋位置的改變

2018-04-11 07:55: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相比大屏正面的“抓不穩”和超薄側面的“掃不准”,在后背開窗毫無意外的是一種比較均衡的解決方式,在能讓屏幕佔比盡量做大的前提下、能讓屏幕盡量的也做大。同時由於是在背側識別,多數人會下意識的使用食指來開啟,而食指的指紋面積相比拇指的面積大大縮小,可以盡量的達到精准。

  但同樣的,背部指紋識別也存在著一些“小缺點”比如手機放置在桌面或者床上無法直接解鎖﹔比如在一個大量選用玻璃/纖維機身的時代,通過背部中間的開口造成的強度下降。目前看來,背部解鎖是一個不錯的折中選擇,但是還遠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這一段時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段鄧拓筆下《從三到萬》的典型事例,這次是一次指紋識別廣度的突破性追求,讓人人都可以用上靠指紋刷開的手機。按照成熟推進的Tick-Tock方式而言,下一次的變革,應該是在深度上更進一步。

  小隱隱於背,大隱隱於屏

  在2017年6月,vivo展示了屏幕指紋技術。

  在2017年9月,iPhone全新手機取消指紋識別,轉為面部識別。

  在2018年1月,vivo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屏下指紋識別的手機X20Plus UD屏幕指紋版。

  在2018年3月,vivo X21在再次優化屏幕指紋識別后推出市場。

  這兩則消息,可以說明一個手機指紋識別帶來的隱憂——當手機的指紋識別普及遇上全面屏的美,那麼要麼妥協於其中一項,要麼在保留指紋與全面屏的基礎上走出另一條路,將這兩者合而為一,於是,全新的指紋解鎖形式——屏下指紋來到。

vivo屏下指紋新姿勢 論指紋位置的改變

  vivo X20Plus開啟屏幕指紋時代

  屏下的解鎖基於屏幕指紋傳感器採用光電指紋識別技術,識別原理是利用OLED顯示屏像素點發射出的藍綠光照射手指,將指紋紋路照亮,根據不同紋路反射光線不同的原理,捕捉生物信息。然后這些載有生物信息的光線反射穿透屏幕,返回指紋識別芯片。指紋識別芯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指紋圖像,經過軟件處理和算法對比進行比對識別。屏幕指紋解鎖的時候,需要消費者將手指緊緊貼合在玻璃上才能獲得有效反射。

  相比前一段普及化的量變,以vivo X21為代表的屏下指紋手機的出現,可以說又進一步推進了指紋識別的質變。誠如我之前說過的,如果每一次改進都是對操作體驗的一種突破性的追求,每次都是發現了局限然后變得越來越好,那這一次的改變在未來看來,則是一次對於極致的極限嘗試。

  下一次的改變,會在哪裡?

  如果從西門子工程機算起,那麼手機與指紋的這條路已經走了不下20年﹔

  如果從Shift雙系統平台算起,那麼智能手機與指紋的這條路已經走了整整10年﹔

  如果從Motorola Artix 4G算起,那麼Android智能手機與指紋的這條路已經同行7年﹔

  如果從vivo X20Plus算起,那麼Android智能手機與屏下指紋識別的故事也開始了接近2年。

  感謝這些先人一步的廠商,是他們將他們的嘗試,變為整個市場的常識。科技以人為本的slogan雖然已經再也聽不到原味的播送,但我們卻能在一次次手機的改變中得知,它的便利離我越來越近。下一次的指紋改變,會在哪裡開始?


(責編:趙超、楊波)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