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创造了华为的价值?

2018-03-09 04:41:0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2017年底,华为刊发了由轮值CEO胡厚崑做的新年献词。华为的新年贺词由来已久,已成年度惯例。它是对员工的内部信,也是向外传递华为动态的公开信,信中内容有华为对过去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有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展望,自然每次刊发都会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不过3个月前的这份贺词,应该被得到的关注或许需要更多一些。因为这份贺词的标题是“致我们的三十而立: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点题之处在于“三十而立”,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至今恰好走过30年,站在而立之年的时间节点,贺词寓意理应更加丰富深远。

轻资产的华为,重资产的人才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意指经过早年学习修炼,到30岁将确立处事原则和事业方向。这句话讲的是人的成长历程,但同样适用企业的经营历程。处事原则,如同企业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事业方向,如同企业的技术、市场和战略布局,分别是一软一硬两种实力。在这份“而立之年”的贺词当中,两方面的信息都有体现。不过若论两者信息的比重,仅凭直觉,可能多数人会猜测战略的篇幅会占的更多一些,毕竟战略离业务更近。不过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对词频稍作统计,就会发现在这份贺词中,对处事原则的阐述,比起战略一点不少,甚至频次更高。对于后者,全文共提及11次战略,7次市场和4次技术,一共22次。但对前者处事原则的阐述,仅人才观和团队管理一个角度,就提及员工8次,人才9次,干部4次,合计23次,用了更多的词语。

笔墨的差异,用黄卫伟教授在2018 MWC期间对至顶网记者讲的一句话来解释或许是适合的——“华为是一家主要依靠劳动者智慧和企业家精神创造价值的轻资产公司”,而劳动者的智慧和企业家的精神,正好属于处事原则的范畴,属于对人的价值定义。在这方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有直观的论述,他这样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谁创造了华为的价值?

图:华为MWC2018展台,5G是最主要的展示主题

人才创造价值的观念,也写进了华为的管理文本中,华为基本法中直接有定性——“我们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有了这些旁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华为而立之年的贺词中,“人才”要作为浓墨重彩去谈。只因历经30年发展,攀过6000亿的年销售额,正是华为的“处事原则”,特别是“人才观”在起主推作用。要认识华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从华为的人才观开始。

以奋斗着为本,奋斗者要得回报

总结华为的人才观,不妨先回到华为的根本处事原则——核心价值观中来,也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长期艰苦奋斗的主语,是华为公司,更是华为人。“黄卫伟教授解释,以奋斗者为本”,就是薪酬、晋升和福利政策向奋斗者倾斜,不让奋斗者、特别是奉献者吃亏。这也如任正非总裁所说:“华为已明确员工在公司改变命运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贡献。员工个人的奋斗可以是无私的,而企业不应让奉献者吃亏。要使这个文化落实到考核和分配的细节中去,血脉相传。”

但如何判定奋斗?华为的做法是在价值评价中坚持责任结果导向,因为绩效和结果是实实在在的,是最客观的。华为特别注意那些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利益主动承担责任和做出贡献的员工和干部,不让他们吃亏,秉持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的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华为奖励奋斗者,但奖励的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奋斗。和黄卫伟教授沟通时,他也引用了一句话,“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在华为是不被承认的。”空有奋斗,但是没有价值体现,正如同“茶壶中倒不出来的饺子”。

奖励奋斗者的方式有很多种,晋升如果说不是最重要的一种价值分配,也是相对重要的一种。在晋升方法论中,也体现者华为的上述思维。任正非在2005《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指导意见》中这样说:

一是优先从成功团队中选拔干部。出成绩的地方,也要出人才。

二是优先从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优秀的干部必然产生在艰苦奋斗中。

三是优先从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考察和选拔干部。

三条原则中,第二个谈的是奋斗,第一个和第三个谈的是贡献,两者皆有之,重视苦劳,同时看重功劳。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